“引凤工程”迎来通大时刻 三成海外人才“飞”入我校
仲夏时节,又是一年引凤季。6月19日下午,第九届“引凤工程”活动迎来南通大学时刻,72名海外人才汇聚通大,共筑引才之路,同谱事业新曲。来自牛津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综合排名世界前百强高校的22名青年才俊与通大达成加盟意向,并现场签约。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米其智,南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等出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应中主持活动。
浦玉忠致欢迎辞。他表示,当前,南通大学正在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迫切需要集聚一流人才,支撑事业发展。浦玉忠借“引凤工程”,诚挚地向广大青年才俊发出邀请:加盟蓬勃发展的南通大学,共享新机遇;加盟包容开放的南通大学,共筑新高地;加盟创新创业的南通大学,共谱新篇章。浦玉忠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南通大学的了解,并帮助宣传推介学校的人才政策,携手合作,共襄盛举,开创南通大学新时代新辉煌!
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米其智在活动中致辞。他指出,南通市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朝着奋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他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借这次来通机会,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多知情,能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发展的机遇和岗位。
南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深情回顾了自己在通大学习生活的点滴体会。他说,当今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崇尚人才和科学。南通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通大是帮助成长、成功、成就自己事业的地方。他呼吁广大海外人才回归祖国的怀抱,趁着年轻,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校长施卫东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对此次招聘的六类人才对象具体要求以及薪资待遇作了详细说明。不同的人才实行不同的政策,满足不同类别人才的需求。
我校艺术学院教师、第二届引凤工程引进人才吴晶晶分享了在通大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她说,是“引凤工程”的牵线搭桥让她深深爱上了南通这座美丽的城市,是“水乡书院”的意象之美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理念让她选择了通大,在南通大学干事创业有舞台,干事创业有热情。
经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三成海外人才与我校达成加盟意向并现场签约,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心理学、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自动化控制等不同专业,共签约12个学院和直属单位。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分子药理系的助理教授叶志伟、张捷夫妇都与药学院签订了协议。他们说:“是通大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学校想做事、能做事的浓厚科研氛围,我相信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辟人才特区,实行高质量“一站式”服务,在人才的柔性聘用、引导培育、考核管理、生活保障等方面,形成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制度安排,努力为人才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创设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引凤工程”,已有5位博士落户通大。
“引凤工程”由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和致公党江苏省委联合主办,由省政府资助支持,是以促进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为宗旨,以海外博士及高层次人才为对象,组织赴江苏各地考察创业环境,并与用人单位开展对接合作的公益活动平台。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优秀英才回国贡献才智,也为高校在全球范围内延揽高层次人才搭建了新平台。本届活动由中国致公党南通市委员会承办,邀请的近百名海外博士(后)涉及生物医药、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材料、化学环境工程、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将与南通市21家重点园区、企业和高校开展“面对面”对接洽谈。
据悉,此次活动为期8天,将以服务引才、服务创新创业、推动合作联谊为主题,先后举办“引凤工程”南通行、常州行、南京行、高校行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海外学子将在三个市参加海外人才交流洽谈会,考察各地开发区、高新区和中天科技、台积电等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走进南通大学等省内高校。
(校报记者 陈妍)
第九届“引凤工程”活动迎来南通大学时刻。
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米其智在活动中致辞。
南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讲话。
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致欢迎辞。
校长施卫东介绍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应中主持活动。
我校艺术学院教师、第二届引凤工程引进人才吴晶晶分享了在通大工作和生活的经历。
意向人才与参会学院深入交流。
意向人才与我校现场签约。
签约人才合影。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