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卓越贡献奖颁奖典礼暨新教师入职仪式
6月16日上午,我校举行“卓越之路 薪火相传”2021年度卓越贡献奖颁奖典礼暨2022年新教师入职仪式。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建林,副校长董正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乃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樊小东,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佩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文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宇民,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王卫东,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出席活动,为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团队)颁发证书和奖杯。
施卫东宣读南通大学2021年度卓越贡献奖名单。顾晓松、高永静、钱忠明、汤锦波、于彬、汪保华、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团队、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金奖医学院团队、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一等奖医学院毛仁芳团队、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金奖王国华团队、姚蓓团队,银奖吴辉群团队、“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孙林林团队、徐相建团队、张晓峰团队等15个个人(团队)卓越贡献奖荣誉称号。施卫东希望受到表彰的教师和团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全校广大教师要以获得表彰的人员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者姚蓓、毛仁芳、汪保华、于彬、顾晓松院士分享卓越之路。顾晓松对新教师们选择南通大学表示祝贺。他认为,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要有团结协作、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要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国育才、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当先锋、做表率,淡泊明志、志存高远,通大就是靠着一代代、一批批培养起来的年轻人发展起来的;要创新引领,大家要心中有目标、奋勇直前,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与产业发展体系,在世界科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让南通大学的研究站在世界最高点。
浦玉忠代表学校向获得表彰的各位同志致以衷心的祝贺,向新加盟通大的各位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在学校110周年校庆之际,将2021年度卓越贡献奖表彰和新教师的入职仪式这两项活动放在一起举行,让通大卓越贡献者们给新生力量讲他们奋斗的故事,具有特别的意义。浦玉忠向大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保持奋斗者姿势,需要我们不断弘扬通大精神,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作为新时代的通大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咬定目标任务,坚定决心信心,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全力以赴打好高质量发展持久战、攻坚战,将通大人奋进勃发的进取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二是助力青年人成长,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做好传帮带。卓越贡献奖的获得者们要当好年轻人的领路人,主动承担起年轻同志的帮扶义务;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加强衔接,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全面做好引领、帮带,为通大的持续发展打造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坚实力量。三是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强化使命担当,齐心协力精准发力。通大梦的实现,需要我们通大每一位教职工共同努力,不断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紧迫感,以服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第一要务,自觉投入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哪里是事业发展的主阵地,哪里就是我们的大舞台。
活动中,全体参会人员合唱《南通大学校歌》,卓越贡献奖获得者为新教师们赠送了入职礼物,新教师们庄严宣誓。交通与土木工程张傲作新教师代表发言。来自艺术学院的吴思佳老师表示,卓越贡献奖获奖者的动人经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成为一名通大人感到骄傲。药学院的王芸芸老师激动地说,南通大学是她工作的起点,也是她要创造未来的地方。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后Teame说,这是一场精彩的仪式,对仪式的隆重安排感到惊讶,这是他的第一次经历,即使他有语言障碍,但也非常享受这一刻。
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徐翠霞/文 校报记者 范苏/摄)
我校举行卓越贡献奖颁奖典礼暨新教师入职仪式。
校党委书记浦玉忠讲话。
校长施卫东宣读南通大学2021年度卓越贡献奖名单。
校领导为卓越贡献奖获得者(团队)颁发证书和奖杯。
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分享卓越之路。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团队指导老师、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姚蓓分享卓越之路。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累进创新专项奖”医学院团队指导老师毛仁芳教授分享卓越之路。
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生命科学学院汪保华教授分享卓越之路。
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于彬教授分享卓越之路。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张傲代表新教师发言。
新教师们庄严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