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首页  师德师风  师者风范

师者风范:用心耕耘三尺讲台 ——访生命科学学院巩杰副教授

作者:王梨清     日期:2022-07-12   点击数:483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生春风。”从教7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巩杰副教授始终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目标。先后教授过海洋生物学、生物饵料培养学、海洋药物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海洋活性物质实验、生物技术发展前言专题等专业课程。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尺讲台守初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是自己应有的的使命”。课堂上的巩杰,永远是充满激情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总是认真准备,精心备课,钻研教材教法,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记得第一年走上讲台,虽然那时是我科研和生活压力最大时候,但是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必须对我的学生负责。为了给同学们呈现一个完美的课堂,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我几乎都会备课备到凌晨一两点,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充实,尤其是在课上看到同学们那种求知的眼神,让我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欣慰,那么值得。”巩杰说道。

针对生物相关专业课,以往的板书、黑白挂图等常规教学手段缺乏趣味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畏难的情绪。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巩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查找相关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课程相关生物的电子照片和视频进行了搜集、整理以及整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海洋生物世界的丰富多样。课上增设讨论环节,充分运用分组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再到“学教互动”的转变。此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巩杰还在每门课程的前半段,让学生对课程进行匿名评价和建议,坚持课堂授课的优点,改正不足。

为上好实验课,巩杰在学院的支持下开始专业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虽然有前期大量的科研基础,但是如何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需要用心去设计和完善。就这样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多次到实验基地调研,反复修改实验脚本。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在线实验课程的建设。巩杰所负责的课程也被认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了学院的突破,很好地解决了疫情期间实验课上课难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懈的努力让巩杰的教学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所授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连续多次在年终教学质量考核中获得优秀,获得“南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南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优秀成员等荣誉。

潜心育人传爱心

师德之魂是师爱。从教7年,巩杰担任过5年的班主任工作。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他都坚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行影响学生,引导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多年来,巩杰还不断地传递给学生相关的专业前沿知识,很多同学受到了他的熏陶,被所学专业吸引,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我清楚记得杏林2014级学生裴盛祥,大二的时候他在一次课间休息时,站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很喜欢我们的专业、我想考研,想考您的母校厦门大学,但是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我告诉他只要有想法,肯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巩杰回忆道,每当遇到专业或者人生选择问题的时候,裴盛祥都会询问巩杰的建议和看法,后来考取了厦门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他们也成了亦师亦友的朋友。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巩杰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者学生。“看着自己带的学生考取公务员、考上研究生或者进入自己喜欢的公司,还有比看着自己的学生成长更令人欣慰的事吗?”他依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欣喜说道。巩杰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所带的班级被学校授予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本人也获得南通大学优秀班主任、南通大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南通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还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医学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三等奖,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性项目,指导多名研究生、本科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

科研探索持恒心

“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没有科研作为沉淀,没有学术交流为拓展,课堂效果再好也只能维持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进一步的求知需求。”巩杰认为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进入南通大学后,他申请加入到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课题组进行学习和研究。经过不断摸索确定了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听觉研究。

“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内耳感觉障碍性疾病。”巩杰介绍道,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5亿人口具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占全球人口的20%,到2050年,将有25亿人遭受听力困扰。然而关于耳聋尤其是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目前除了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安装人工耳蜗等手段外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巩杰结合临床数据,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遗传性耳聋机制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SCI论文10余篇。 

人生就要不断的挑战自我,提升自我。2018年,巩杰选择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学深造。“访学这一年让我收获很多,对于生物专业来说,虽然一年的课题不可能产出太多成果,但是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认识到了他们在实验思路上的优越性,同时也让我看到国内条件并不比他们差,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必须有信心。”巩杰相信经过5至10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团队一定能够在听觉研究这世界性难题上实现突破。

岁月如歌,路在脚下,为了挚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巩杰将继续不停懈地追求着。

(季凌燕)

生命科学学院巩杰副教授。